第二十三届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
    • 会议介绍

    • “第二十三届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定于2025年12月19日—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将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大会邀请报告、专题报告以及墙报形式交流最新学术成果,探讨相关领域发展方向,为与会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

    • 会议主题

    • 1. 超快强场光学

      2. 新型光场调控及应用

      3.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4. 微纳与集成光学

      5. 超快光学与非线性光学

      6. 新型光电材料与能源光电子学

    • 大会报告

        • 王慧田 教授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空间结构光场的线性和非线性调控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从事光场调控、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激光技术与器件、计算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量子调控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863计划项目等。在Nature Physics, Nature Chemistry, Science Advanc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X, Optica, Physical Review A/B,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性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3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2年)、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1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2010年)等奖项。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监事、《Chinese Physics Letters》副主编、中国光学学会微纳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物理学、天文学组)成员。

        • 柳晓军 研究员

          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报告题目:原子分子超快调控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原子分子光物理研究,在原子分子与超快激光相互作用物理与超快调控、极紫外光学频率梳与精密测量等方面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包括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论文20篇,受邀为美国物理学会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撰写研究领域综述文章。主持承担/完成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与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组委会委员。

        • 王建浦 教授

          南通大学

          报告题目:钙钛矿发光

      • 南通大学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200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获博士学位,随后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在三星电子韩国总部从事有机LED显示技术研发;2013年加盟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国际上钙钛矿LED研究的开拓者与引领者,分别提出了自组装多量子阱钙钛矿与离散微结构钙钛矿实现高效发光的学术思想,多次创造效率记录。发明了有机LED的显示像素设计专利,大幅度提高显示面板寿命,专利得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 3篇),他引20000余次,2021-2025连续入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参与创办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学术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并担任常务副主编。

        • 王剑威 教授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集成光学的可扩展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3)、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18)。研究领域为集成量子光学,光量子芯片物理、技术与应用,包括关键集成量子器件与硬件、大规模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离散-连续混合量子芯片、光子-离子/原子混合集成芯片、复杂量子纠缠体系制备与调控和量子算法物理实现等,并开展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量子网络等前沿应用的研究。在包括Science (3篇) 、Nature、Nature Physics (5篇)、Nature Photonics (6篇)、Nature Materials、Nature Eletronics、Nature Computaional Science、Nature Review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 (4篇)、Science Advances、PRL和Optica (3篇) 等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CLEO postdeadline论文5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面上项目、科技部2030科技创新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等项目或课题负责人。曾获得杨振宁奖 (C.N. Yang Award)、王大珩光学奖、饶毓泰基础光学奖、北京市中关村杰出青年奖等。

    • 会议日程

    • 重要时间

    • 摘要截止日期

       

      2025年11月20日


      早鸟价截止日期


       2025年12月5日


    • 主办单位

    • 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

    • 联合承办单位

    • 南通未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量子电子学报》编辑部

    • 会务联系人

    • 姓名:潘杰

      手机号:15251305281;

      邮箱:panjie@ydioe.pku.edu.cn


      姓名:邵志洋

      手机号:18761739750;

      邮箱:shaozhiyang@ydioe.pku.edu.cn